• <strike id="au02q"></strike>
    <strike id="au02q"></strike>
  • <del id="au02q"><dfn id="au02q"></dfn></del>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政府部門信息公開 > 興慶區通貴鄉人民政府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政府工作報告

    • 11640102010096974G/2023-00011
    • 興慶區通貴鄉
    • 通貴鄉人民政府
    • 有效
    • 2023年01月13日
    興慶區通貴鄉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時間:2023年01月13日 來源:興慶區通貴鄉
    字號: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興慶區通貴鄉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

    ——在通貴鄉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次會議上

    (2023112日)

    通貴鄉人民政府鄉長??常昊天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通貴鄉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2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興慶區委、區政府和鄉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人大的監督支持下,通貴鄉人民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牽引,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全鄉經濟社會及各項事業都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2022年,全鄉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可達20331元,預計同比增長8%。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21年的129.9萬元增長至235.1萬元,增幅達81%。

    一年來,我們以特色產業為統領,激活鄉村發展“一池春水”。

    一是夯實農業生產基礎。堅持藏糧于地,牢牢守住糧食安全“生命線”,落實糧食種植面積6.49萬畝,其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3780畝,種植日光溫室蔬菜415畝,露地蔬菜3070畝,規范有序推進土地流轉5.7萬畝,土地流轉率達84%以上。實施2.67萬畝秋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清除整治24處違法圖斑,高位推動耕地保護工作。延續稻旱輪作傳統,實施旱作物麒麟瓜、小麥等農作物輪作,為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打下堅實基礎。投資375萬元,建設通南村倉儲庫房、糧食曬場、司家橋村日光溫棚7棟,進一步完善配齊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二是深耕農業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現代化精品農業,接續建設通貴村麒麟瓜農業公園、司家橋稻蟹、通南村高標準精品蔬菜公園等集中連片式高標準農業產業園區,帶動周邊農戶500余人就近務工,帶動增收約1200萬元。為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調整優化通南村高標準精品蔬菜公園瓜菜作物種植結構,主要種植西藍花2000畝,引進優秀、夏秀、康千萬三號等優良品種,提供就業崗位150余個,為本地及周邊務工村民增加年收入約2.4萬元。三是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做精做優鄉村休閑旅游業,司家橋村成功舉辦興慶區第三屆鄉村文化旅游節,累計接待游客3500人次,創造旅游收入32萬元,獲評“寧夏特色旅游村”,進一步培育“旅游+休閑農業”發展新業態。發揮農產品加工業在縱向貫通產加銷中的中心點作用,打造通貴鄉通西村豆腐文化產業園,創響通西豆腐特色品牌,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目前一期項目已建設完成,企業成功入駐,進入投產運營階段。深入挖掘村級集體資產價值,加快推進“美麗鄉村·黃河人家”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吸納社會投資4000萬元建成15棟民宿,目前一期項目全部建設完成,正在進行室內裝修。

    一年來,我們以鄉村建設為抓手,共睹鄉村面貌“日新月異”。

    一是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堅持因地制宜,規劃先行,編制司家橋村、通南村、通北村多規合一村莊規劃。大力整治村莊“面子里子”,開展北京路及賀蘭山路沿線環境整治,集中拆除危棚、殘垣斷壁、臨時建筑物13處,圍墻砌護粉刷1000多米,棚頂外立面粉刷8400平方米,完成17戶經營性自建房加固改造,持續深化“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廣泛發動干部群眾,狠抓短板弱項,修復完善破損道路、殘垣斷壁、綠化景觀等30余處,拆除更換破舊、掉色公益廣告80余處,高分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期驗收。爭取自治區住建廳380萬元資金,撬動社會投資1.25億元,打造司家橋村、河灘村高質量美麗宜居村莊,分別被列為銀川市、興慶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觀摩點。二是基礎設施不斷配齊。全力爭取“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資金495萬元,實施完成通南村一干渠農橋重建項目、通西村新開渠生產橋建設項目、通南村一號渠路硬化項目等。上爭自治區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約370萬元,實施河灘村一二四隊農路硬化及生產橋新建項目、通貴鄉通貴村大新渠渠道改造砌護項目等,進一步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弱項。投資721萬元,完成河灘中心村及通西村污水處理站提升工程,實現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三是生態改善成效顯著。深入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宣傳實踐月”活動。嚴格落實鄉、村兩級巡河工作,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扎實開展秸稈禁燒、黃河禁漁期宣傳與巡查20余次。全面排查濱河大道水系沿線的工業企業、養殖戶等污染源廢水超標排放及溝道兩側違法亂占亂建等問題,清理各類垃圾14000噸、秸稈堆放358處、亂占亂建34處,拆除私搭亂建90余處,持續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排查整治3家“散亂污”企業。在通南村、通貴村實施516戶清潔能源替代煤改電項目,讓群眾清潔溫暖過冬天。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作和清廢行動,實現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3.7%,農用殘膜回收率達到88.5%。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資源化利用成效顯著,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四是鄉風文明逐步養成。打造河灘村寧夏首家少年復興宮,新建河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臺、文化長廊及廉政教育主題廣場,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新建通北村老年人服務活動室、翻建黨群活動服務站,進一步滿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在司家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鄉村大舞臺舉辦“移風易俗 情定通貴”集體婚禮1場,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9場次,制作發布移風易俗宣傳短視頻2部,讓抵制天價彩禮、拒絕大操大辦、倡行厚養薄葬等新觀念落地生根。選樹好媳婦好婆婆20余人,上報“興慶好人”6人,“寧夏好人”1人,獲評“自治區文明鄉鎮”,在扮靚鄉村“顏值”的同時,以文明鄉風涵養鄉村“氣質”。

    一年來,我們以保障民生為宗旨,點燃鄉村治理“加速引擎”。

    一是民生福祉日益增進。全面落實優撫、城鄉低保、特困供養、高齡、城鄉醫療等各類救助幫扶政策。全年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129.96萬元、高齡低收入老人津貼81.9萬元、特困供養金25.09萬元,為524名低保戶發放低保金36.64萬元、為86名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助金17.72萬元。全力做好醫保繳費工作,2022年全鄉居民醫保參保率達98.69%。進一步加強對國家糧食一次性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涉農資金監督,全年累計發放兩項補貼577.55萬元。二是基層治理有力有效。堅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在興慶區率先出臺《村民小組長考核管理辦法》,規范履職盡責,提升治理效能,進一步織密網格化治理體系。持續開展“八五”普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國家安全法、反邪教等宣傳工作深入人心。實現“一村一法律顧問”全覆蓋,培養“法律明白人”60名,全面配齊公共法律服務自助終端,累計接待群眾來訪、解答法律咨詢120余人次,打通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法律服務渠道三是平安建設穩步推進。有效發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作用,受理“12345平臺”辦理工單505件,辦結率達100%;受理國家網上信訪案件37件,已辦結36件,辦結率達97.2%。自然災害防治、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累計開展專項檢查20次,查處安全隱患100余條,轄區安全生產領域持續穩定。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擊非法集資、電信詐騙等專項行動,為群眾挽回損失2.84萬元,平安通貴建設縱深推進。

    一年來,我們以助民富民為目標,書寫鄉村振興“蝶變新篇”。

    一是兜住“兩不愁三保障”底線。建立農村危房整治臺賬,逐一對賬銷號,積極爭取住建廳房屋翻建補貼資金,完成5戶重點人群危房翻建,“危房不住人、住房無隱患”目標取得實效。建立飲水安全臺賬,動態監測36戶處于飲水末梢的農戶,協調寧夏水投水利公司實施通貴鄉自來水水質提升項目,努力讓群眾喝上安心水、放心水。加強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動態監測,定期為2名因病因殘無法就學的適齡兒童送學上門,搭建特殊兒童停課不停學的“連心橋”。二是完善動態監測幫扶。常態化開展四查四補工作,開展大排查、大調研、大整改,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摸排轄區常住人口4561戶15945人,累計整改落實問題60個,動態調整監測對象7批次共計20戶50人,目前納入監測共計15戶32人,按照“一戶一策”制定幫扶措施,高質量通過自治區、銀川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后評估檢查。三是就業幫扶助力群眾增收積極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活動,為轄區麒麟瓜基地、西藍花基地、如意服裝廠輸送就業人員1000余人次,提供公益性崗位24個,幫助30余名困難群眾和殘疾人提升就業創業能力,為符合條件的3名城鎮長期失業人員及城鎮零就業人員解決就業,全鄉再就業人數達4681人,“兩個高于”目標順利完成,群眾增收動力持續增強。

    一年來,我們以生命至上為核心,守好疫情防控“人民防線”。

    面對多輪突發疫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因時因勢動態調整防控措施,“9·20”“11·14”疫情期間,完成59輪全員核酸篩查,共計62.9萬人次。全面摸排風險人員,嚴格落實隔離管控措施,累計摸排、管控347戶763人。及時有序處置突發疫情,轄區4例陽性人員均在第一時間得到管控,無一例漏檢、無一例外溢、無一人漏管。先后向興慶區疫情防控轉運專班、中山南街、勝利街、大新鎮派出5支小分隊,共計19人,為防止疫情擴散蔓延作出重要貢獻。全力抓好老年人疫苗接種工作,60歲以上老人疫苗接種率達98%以上。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奮斗步履鏗鏘、歷歷在目,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艱巨任務,面對各類風險挑戰疊加交織的復雜局面,全鄉上下干部群眾一路承壓前行、一路追趕奮進,頂住了巨大壓力,經受了嚴峻考驗,抓住了重要機遇,克服了苦難險阻,贏得了新的發展,每一步都不容易,每一個人都了不起!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興慶區委、區政府和鄉黨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鄉人大及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也是全鄉廣大干部群眾團結拼搏、奮發有為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通貴鄉人民政府,向全鄉干部群眾、全體人大代表,向理解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工作中仍有一些短板弱項,主要是:農業產業結構單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足,聯農帶農機制不健全,農民增收渠道狹窄;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不少短板,特別是轄區部分住房存在安全隱患,影響群眾居住品質;一些干部緊抓發展的意識不強、改革創新的辦法不多、擔當作為的精神不足,政府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對此,我們將直面問題挑戰,揚長避短、聚力攻堅,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務艱巨、意義深遠,我們必須堅定信心、踔厲奮發、乘勢而上、鉚足干勁,為通貴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鄉村振興而努力奮斗。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銀川市、興慶區各項決策部署,在鄉黨委的領導下,緊扣“三城四區四興慶”發展目標,堅持“11555”總體發展思路,以黨建為統領,以建設黃河田園風情之鄉為奮斗目標,依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打造“通貴五寶”農業特色產業品牌,通過引進一批育種企業、培育一批家庭農場、培養一批職業農民、打造一批特色餐飲、建設一批美麗鄉村,實現我鄉產業、人才、文化、組織、生態五個振興,力爭全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5%左右,堅持解放思想、團結奮斗,在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新征程中貢獻奮進力量。

    一、做實項目支撐,加速產業融合,以產興鄉培育經濟增長點

    一是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水平。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嚴格耕地保護“八不準”,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持續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重點打造通南村西藍花種植基地,配套建設冷庫一座,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整合老豆腐、胡麻油、蟹田米、石磨面、菟絲子5種特色農產品,全力創建“通貴五寶”特色品牌,以品牌串聯農產品生產銷售各個環節,不斷整合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加大“引資引智”力度,探索智慧農業發展模式,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全鏈條全過程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發展動能。

    二是以重點項目促產業融合。接續實施河灘村美麗鄉村·黃河人家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打造集“民宿營地、葡萄酒莊、農業公園、農耕文化、黃河非遺、中華美食、親子體驗、教育培訓、校外課堂、康養度假”十大發展主題于一體的農旅綜合體。繼續建設通貴鄉通西村豆腐文化產業園項目二期和司家橋村休閑采摘觀光園項目二期,新建通北村米面加工廠一座。儲備落地通貴村“禾村”三產融合項目,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推進農業與旅游、餐飲、文化、教育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等,著力培育村集體經濟新動能,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助力建設高質量美麗宜居村莊。

    三是聯農帶農走出致富之路。大力招商引資,引進龍頭企業,通過“黨支部+農戶+農業企業”模式,村集體以土地經營權作價入股,形成租金保底、股金分紅、薪金創收“三金合一”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企業發展、村集體增收、農民獲利。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吸納本鄉村民深度參與農業種植、餐飲民宿等產業發展項目,教授村民種植技術,引導村民自主經營管理,提高對接市場能力,培養一批懂經營、有技術的現代農民,拓寬農民致富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二、解鎖善治密碼,回應民生關切,賦予人民群眾更多幸福感

    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防返貧監測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三類人口”收入變化及“兩不愁三保障”動態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抓好三類人口等重點人群技能培訓和就業扶持工作,持續推進特色產業發展,以產業帶動就業,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盤活現有村集體土地資源,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新路徑,不斷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賦予村集體管理使用資產自主權,力爭到2023年底全鄉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到3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上行政村2個,50萬元以上行政村3個。

    二是不斷增強民生社會福祉。持續推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險參保擴面,做到應保盡保。聚焦“一老一小”,認真開展養老金資格認證工作,積極對接養老康健項目,不斷完善鄉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醫療健康條件。推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留守兒童”關愛幫助,完善控輟保學長效機制,確保適齡兒童“零輟學”。強化社會救助政策落實,及時足額發放各類救助資金,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兜牢兜實弱勢群體民生保障網。積極引入社會企業,實施清潔能源BOT項目,解決集鎮安置區冬季集中供熱問題,實現冬季清潔采暖全覆蓋。

    三是持續深化“平安通貴”建設。統籌聚合轄區司法所、派出所、綜合執法隊等多部門力量,進一步完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職能體系,形成矛盾糾紛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建立健全領導干部接待群眾來訪機制,嚴格執行三級信訪聯席會議制度,全力化解信訪積案,妥善處理各類矛盾糾紛。申報通北村、通南村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培育和樹立鄉村治理典型。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扎實開展道路交通、水系安全、消防安全、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及其他領域和行業等安全專項整治,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堅持常態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竭盡全力維護“平安通貴”。

    三、涵養村莊氣質,厚植生態底色,繪就宜居宜業美麗新畫卷

    一是提高鄉風文明水平。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題,深度融合鄉村文化特色,開展形式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150余次,加強大眾媒體宣傳力度,繼續打造河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積極申報通西村、通貴村、通北村、通南村、河灘村為興慶區級文明村,推動全鄉文明村鎮創建全覆蓋。廣泛開展道德模范選樹活動,深化美麗庭院創建,形成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持續鞏固移風易俗成果,涵養文明鄉風。用好用活網格化管理,拓展積分制應用場景,廣泛開展全民性志愿服務活動,全面提升文明素養水平。

    ??二是改善人居環境品質。編制完成轄區6個行政村多規合一村莊規劃,優化村莊布局,有效配置資源。加固改造房屋602戶,完成賀蘭山路附屬配套道路、濱河民族特色集鎮安置區配套道路建設及司家橋村6隊至通南村1隊生產路硬化,進一步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公園,突出市井生活和地域人文特色,完善安置區服務功能,進一步美化鄉村環境。實施通貴村、通北村、通西村空心村整治項目,從根本上解決村莊“臟亂差”問題。大力實施村莊清潔行動,深化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保持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對標文明城市創建要求,常態化落實落細各項創建任務,以文明城市創建推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三是抓好生態環境治理。扎實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實踐月”活動,努力創建節約型機關。加快“六權改革”步伐,深入開展秸稈、殘膜、畜禽糞污治理,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常態化排查整治“散亂污”,規范建筑工地揚塵管理。壓緊壓實鄉村兩級河長職責,常態化開展“清四亂”行動,全面貫徹“四定原則”,實施高效節水行動。實施約850戶北方地區清潔能源改造項目,積極爭取增加改造指標,努力覆蓋惠及更多農戶,擴大降碳減排同時,提升群眾冬季居住品質。

    四、推進依法行政,提升服務能力,打造人民滿意高效能政府

    一是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旗幟鮮明講政治,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忠誠捍衛“兩個確立”,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折不扣落實上級黨委、政府及通貴鄉黨委各項決策部署,確保步調一致,政令暢通。

    二是將依法行政貫穿始終。強化法治思維,嚴守憲法和法律。嚴格落實“三重一大”制度,健全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大力推行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規范政府規章制度,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大力推進政府工作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切實改進工作作風,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凝聚力。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紀委監委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高效優質辦理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

    三是讓作風轉變落地生根。培養“說了就算、定了就干”的意識,認真落實密切聯系群眾、深入基層調研等工作制度。暢通民情民意表達渠道,堅持開門決策,多方匯集民智,全力破解經濟發展、項目建設和民生保障中的難點、堵點、痛點,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保證群眾訴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把真抓實干作為重要政治品質,干事創業作為最大政治責任。

    四是葆清正廉潔政治本色。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切實履行“一崗雙責”,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正“四風”。深化標本兼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堅決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堅持過“緊日子”,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推進財政預決算公開,把有限的財力更多用于改善民生。堅決同一切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全力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

    各位代表,風物長宜放眼量,奮楫揚帆正當時。在新的一年里,我們唯有擼起袖子加油干,解放思想大膽干,開拓創新用心干,攻堅克難奮力干,上下同欲齊心干,才能擔起重任,不負重托。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興慶區委、區政府和鄉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大力弘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以排頭兵的姿態跑出加速度,以追夢人的執著續寫通貴新篇章!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